·
達悟人因應蘭嶼島上特殊的氣候及環境(高溫多雨、多颱風)就地取材,發展獨特的半地下屋建築。
國民政府在1966年以改善達悟族居民居住生活品質為理由,在戒嚴時期透過軍、警勢力,強制居民打掉傳統地下屋,改建成為約11坪水泥做的國宅建築,但因當時取材不易,多於海邊取砂,因而影響房屋結構。造成日後蘭嶼的國宅都成了『海沙屋』,因此又打掉重建,勞民傷財,嚴重影響蘭嶼達悟族人的生活及社區觀瞻,讓人更遺憾的是有潛力成為台灣世界遺產的達悟族傳統地下屋被摧殘殆盡,幾乎所剩寥寥無幾,國民政府打著『改善原住民同胞生活品質』的作為,雖用意良善但卻未考慮到當地人的生活需求以及文化保存的價值。
當時唯獨野銀部落的長者獨排眾議,以行動維護傳統地下屋的保存,所以其他部落中的地下屋幾乎都被拆除,只有野銀部落傳統地下屋聚落保存較完整。
傳統地下屋蓋在石垣環繞之中,可以防風;而房子的走向是坐西南朝東北,使通風良好。一幢建造完善的地下屋包含三種建築物:主屋、工作房和涼臺,主屋外型為高約1.5公尺,砌石成牆,以木材為樑架,茅草或鐵皮做頂,鑿地而建之建築物。
地下屋有三個小門,內分為三層,
第一層是放置生活用品:鍋碗瓢盆刀及煮飯的地方,
第二層放顯示財富及身分地位如羊角、豬顎、武器、傳統服飾和休息的地方,
第三層是最裡層,是燻飛魚的地方!
一片一片木材拼製而成的傳統地下屋
他的建造及在日常生活生中
每一個小細節裡都有著先民因經驗累積而留下的小機關,大智慧
如果想更認識達悟族的傳統地下屋,不妨來親身體驗,親手觸摸,一定和在書上看到或是在博物館裡看到的非常不一樣!